一、清除過多淤泥的好處
1、精養塘一般需要3-5年清一次淤,當然最好是每年清一次淤。
2、為了保持魚塘的肥度和水質的相對穩定,可保留10-15厘米深的淤泥。雖然清淤費用較高,但可降低餌料系數,魚病防治費用及暴發性疾病的概率,故利大于弊。
3、清除10-20厘米呈暗黑色的底泥,并經烈日暴曬,可減少總氮88%,銨態氮68%,有機質90%,可溶性硫酸鹽77.8%,以及殺死部分病菌和寄生蟲卵,可為魚類創造良好的棲息場所,是增產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。
二、清除淤泥常用的措施
1、讓池底暴曬和冰凍
在冬春清淤的池塘,可利用空閑的時間,讓池底接受充分的風吹、日曬和冷凍,塘底淤泥變得比較干燥、疏松,同時又可以殺死病原體和寄生蟲(卵),改善池塘生態環境,提高池塘肥力,為翌年改善溶氧狀況和改良水質創造條件。
2、施放生石灰
池塘施放生石灰,除了能殺死魚類的寄生蟲、病菌和害蟲等以及使池水保持微堿性的環境和提高池水的硬度、增加緩沖能力外,還能有效氧化池底有機淤泥,減少池底淤泥的量。
3、養殖與種植輪作
養幾年魚后,干塘后種植農作物。這樣可以使淤泥更充分地干透,靠陸生作物發達的根系,使土壤充以空氣、疏松,有利于有機物的礦化分解,更好的改良底質;同時,淤泥也是農作物很好的肥料,互惠互利。
4、利用機械清淤
在養殖生產中,利用水質改良機吸出過多的淤泥,或者在晴天中午,翻動塘泥,以減少耗氧因子,也可以在晴天中午用水質改良機將淤泥噴至池水的表層,或用鐵鏈等來回拖拉攪動塘泥以促進淤泥中的有機物氧化分解,降低夜間下層水的實際耗氧量,防止養殖動物浮頭。
5、施用微生態制劑
在養殖的關鍵季節,根據池塘的具體情況,有針對性地施用光合細菌、芽孢桿菌、硝化細菌、EM菌液等,改善底質和水質,減少有毒物質和毒害作用,增加溶氧,促進養殖動物的生長。
三、注意事項
1、不能因為淤泥的害處多就將其全部清掉,一來這樣的成本太高。二是適當的保留一部分淤泥(10-15公分)對養殖是有好處的。能起到阻止滲漏及利于肥水的作用。
2、生產實踐證明:鰱、鳙、羅非魚池底泥厚度在20-40厘米;草、魴、鯉魚池底泥以0-15厘米為宜。